口腔疾病是人类常见的身体疾病之一,而牙龈出血、龋齿、牙周炎等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较容易患上的口腔疾病,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,加之平时忽视口腔卫生问题,长久下来可能会导致牙龈退缩。
牙龈退缩是指牙龈向根方退缩导致牙根暴露,主要为牙周炎的伴发病变,牙龈退缩处同时也发生牙槽骨相应的吸收。导致牙龈退缩的病因常见的有牙周炎、解剖因素、正畸力和过大的牙合力、刷牙不当以及不良修复体。
1.牙周炎。患牙周炎时牙龈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肿,此时牙根常被肿胀的牙龈覆盖而不会暴露于口腔环境中,但实际上牙龈下方的牙槽骨早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和降低。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后会造成牙龈退缩、根面暴露。牙龈退缩出现在牙周炎症治疗后,但并不是治疗造成的损伤,根面附着的丧失是牙周炎造成的,但在炎症期却被红肿的牙龈掩盖未表现出来而已。
2.解剖因素。牙齿一般排列在牙弓内,颊舌侧骨板均保持一定的厚度,但是有些牙齿由于错位萌出,过于偏向唇颊侧,从而造成唇颊侧骨板很薄、甚至骨开窗或骨开裂,此种牙在受到创伤或正畸力时,唇颊侧骨板很容易吸收,随之出现牙龈退缩。此外可能造成牙龈退缩的解剖因素还有附着龈过窄、牙龈过薄、唇颊系带距龈缘过近等。
3.正畸力和过大的牙合力。正畸过程中使牙齿在牙槽骨范围内或舌侧移动时,较少发生牙龈退缩,若向唇颊侧移动或倾斜超出了牙槽骨范围时,常易发生牙龈退缩。
4.刷牙不当。使用的牙刷刷毛过硬,拉锯式的横刷法,刷牙力度过大等。多见于唇颊侧,尤其是牙弓转角处,如尖牙和前磨牙位置,常与楔状缺损伴发。此外,不恰当地使用牙线、牙缝刷、牙签也会造成牙龈乳头退缩、牙缝变大。
5.不良修复体。当口内存有修复体时,牙龈的健康还有赖于良好的修复设计和位置,当固定修复体边缘位于龈下过深、边缘不密合或有明显的修复体悬突时,较易出现牙龈炎症和牙龈退缩;可摘义齿卡环过低、或基托边缘压迫牙龈也易造成牙龈创伤和牙龈退缩。
蒲蒲君温馨提醒:牙龈一旦发生退缩,一般很难再生恢复到原有的高度,因此应注意预防,避免出现牙龈退缩,比如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,使用软毛牙刷,注意口腔卫生来预防牙周炎,做到每天刷牙三次,饭后漱口,清除牙齿中的食物残渣和部分软垢,减少口腔细菌,可搭配使用蒲地蓝可炎宁口喷,富含76种活性成分,天然植物萃取,可清新口气,同时能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等细菌及病毒的滋生与传播,维护口腔健康。